我尽量压缩篇幅长度,快速的把观念理清,再把一些关键的方法提供给新零售时代里的开店、创业者。
先整理重点:
本地生活圈服务,主要有两种特征:
1.聚焦在物理范围1~3公里内的区域化经营。无论商业位置优越与否,或在创业者家中,经营者提供消费者满足理想生活需求的服务。
2.满足理想生活是便利、互动等线上的基本特性,还有“供应及时、挑选优化、体验强化”的线下服务。
接下来的说明,适合业态有:
宠物、花坊、咖啡、饮品、快餐、轻食、生活杂货、便利店、服装、鞋店、母婴、小型饰品、帽袜店。
中肯的直言建议:越早建立本地生活圈服务的人或商家,越能产生无可替代的优势,并且快速实现品牌规模化。
1.新零售变革的原因
我从业内角度,让你从头看明白整个零售的变革原因。
传统零售业态是“人找货”的模式:人们主动走到商圈店铺,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、体力折腾,才能完成购买任务。
对于时间价值没那么高的老人,他们愿意为了买菜节省5块钱,花20分钟来回搭乘免费公车,跑到3公里开外的菜场买一把特价菜。
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上班族和现代妇女,就没有这个体力和兴致了;就算愿意在家附近步行10分钟走走买买,实际上也没有太多可以选择。
所以电商、外卖的时代来临,产生了破坏式的消费迭代。
破坏是指网络本身的特性,能减少中间各环节的成本、降低信息不对等的成本、降低付出的时间成本。
迭代是指快速培养出新消费习惯,直接或间接,让体质虚弱的传统零售企业关门歇业。
所以你会发现,以前的传统菜市场还是那个菜市场;小区附近原本开店稀疏的商店街,感觉更加光秃秃的。
商品同质化太高的结果,让消费者到生活周边的商店的购物理由越来越少。
反而电商平台能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,移动端买买买更加方便,中心化的规模很快就变得足够大,掌握了流量分配的生杀大权,开始提高电商创业者的难度。
比如各种昂贵的广告费、额外收费项目、准入门槛的活动,甚至将返款周期拉长,顺势推出企业贷款业务——可以说是把一头羊,扒了好几层皮。
实际上,电商除了种类繁多,游戏规则更复杂多变,对消费者来说,在体验流程的优化上,其实并没有更舒心多少。
消费过程中,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辨识什么才是值得拥有的,65%左右的消费者下单前会有先看评论的习惯。
然后开始出现评论水军、好评返现,之后发展出网红经济,但网红的任务,只是卖出更多的货。
几番折腾之后,消费者学会不那么冲动购物,所以电商增速放缓。
看似热闹的零售市场,在粗旷的发展中并没人真的会特别去在意,区区一位消费者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安心挑选、买错有人可以理解,并协助处理的服务。
这就是现阶段粗旷的规模化发展情况,电商增速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在熟悉线上消费之后,生活中,随着工作压力增加,休闲时间减少,身心更加疲惫,外卖需求几乎是上班一族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生活中习惯外卖之类的服务,让美团、饿了么之类的生活圈服务平台开始迅猛增长。
然后,新零售时代来临,也就是本地生活圈的服务崛起。
所以——
为什么美团要掌握食衣住行游乐?
为什么阿里系要收购饿了么?
为什么会有盒马鲜生?
都是因为随着生活情况的改变,外卖、外食成为很大的一个流量入口,进而带动其他消费的需求增长(娱乐票务、交通出行、周边住宿、采购生鲜、生活用品)。
资本注意到生活圈的经营效益,看到外卖订单、生鲜订单量增长凶猛,甚至超过电商增幅,因此加码生活圈服务的平台发展。
和传统电商的发展一样,电商平台的中心化运营逻辑又继续上演,各种网红店超低价套餐、花样繁多的特色菜、排队抢购的人潮、好评返现。
差别只是以前电商平台的主力是衣服,现在生活圈服务平台的主力是盒饭,如此而已。
但这次的情况有点不太一样。
生活圈服务,并不是只有平台才能做的事,而是一些认真经营的小店,反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信赖,借此契机快速拓展分店遍布全国的大好机会。(目前有许多茶饮已经如此操作)
怎么说?
未来的生活圈服务,除了是平台之争,还是消费者的印象之争,尤其是信赖感之争。
前面提到平台作风,虽然很难令人感到可信,但是我们信赖的往往是一个商家或是一个人,而不是一个平台。
只要掌握关键原则,很多的垂直化经营类别,更容易产生具有人格化的信赖感优势。
未来新零售回归到生活圈服务,经营者会在同一个区域更频繁的接触(服务)到同一群新世代消费者。
这样的好处就是:占领消费者印象更便捷,打造品牌更加迅速。
所以,与其说生活圈是一种3公里范围的物理模式,不如说是生活圈里的消费者印象先占先赢的模式。
就算只有50平米的小型洗衣店、鞋店、花店、饮料店、餐饮,以3公里的覆盖范围的小店经营,都有绝佳的大好机会。
这次,别再把自己当成一家“小店”来看待了!
明白概念和趋势,重点还是在掌握核心的有效方式。
共有五点:效率、兴趣、信赖、细节、流量池。
2.效率
未来一家店的服务人员配置和作业安排,都要把配送人员考量进去。
按目前来说,配送业务效益占整体经营的20%~60%不等,随着订单量增长,人员再逐步增加即可。
但是,能够不外包配送服务最好,也就是店家尽量自己做!(部分产品或服务和平台合作也并不冲突)
主要的原因是:配送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门面,你的第一印象服务是否能执行到位?未来的营销模式是否能配套?全都需要配送来达成。
这会影响你最后是成为一家小店,还是成为生活圈里某个类别经营的霸主。
你不一定要在30分钟送达才叫做效率。
根据测试调查显示,消费者可接受的时间是45分钟到两个小时。
另外,时效不是一个强制的措施,而是看经营类别而定!
比如:盒饭快餐当然在30-45分钟之间送达客户手上;洗衣业务反而是能够配合消费者的作息时间为主,比如晚上10点收送件。
关于效率还有一个考量层面,就是响应。
你是被动等待消费者花大把力气去主动找你?还是平时就有在经营社群,随时有人响应?
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。
3.兴趣
人们需要在每天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乐趣,看到未来的不同生活是什么样子,而不是看到你每天推荐产品和促销。
比如,你可以是一位热爱音乐的卖鞋老板,也可以是一位热爱旅游的餐饮店老板,或是一位有整理癖好的服饰店老板..
你需要提前把这些心得整理起来,让自己成为一个生活圈的自媒体,作为你开店创业之前,邀请附近消费者进入社群的准备。
而且只要用微信群、QQ群等现有工具,能快速建立社群就好。
千万别小看这件小事,这就是反应最好的模式,是竞争利器!
透过经常性的交流,甚至会让你原本开店、创业的想法,产生更贴近生活圈需求的调整;甚至还可以帮助你降低开业初期,需要累积足够客户的成本。
说个大白话就是:先拉潜在客户,开业就有人潮!
引起消费者兴趣有各式各样的办法:
比如分批邀请附近客户来参加你的分享讲座,现场提供各种免费的体验。未来的经营场所,更像是一个复合式的聚集地,而不是“摆放商品”的仓库而已。
或是你可以像Zappos鞋店,提供多样化的鞋子让消费者进行试穿,不满意免费收回,让消费者可以在家中和闺蜜们一起分享,产生更大的口碑效益。
这些,都只能是在生活圈里,才能提供最佳的服务。
另外,当你在社群中,透过你的生活喜好,让消费者获得知识和认知,就会让人与人产生情感的链接,消费的主体就会从物,转向人,这是建立信赖感的开始。
4.信赖
提升生活品质,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必然取向。
只要第一次让消费者感觉到提升,未来就会很非常的信赖你——尤其是生活圈的经营范围,更容易产生口碑。
能够快速建立消费者印象,也是在建立竞争壁垒。
而关于提升这件事,要从表象中,让消费者更容易获得“丰富”的感受!
如果你把焦点一直放在说主打的产品有多好,反而会让消费者产生疑虑;但是提供更多的选择,又会让消费者产生焦虑。
所以,你需要经过定价调查(这很重要),在同等价位中,你是不是能提供2-3种丰富的赠品组合,这是以表象化,快速让消费者产生满足感的方式。
比如,你开的是餐厅,以18元的主打的套餐,提供2~3种额外赠送的配菜进行多样化组合选择。
举一反三,比如你开的是花店,以20元的配套花束,提供2~3种额外赠送的配花进行多样化组合选择。
注:具体请参考金拱门,尽量的标准化又能多点变化,甚至酱料包都可以拿来说事,这样可以更高效的提供配送服务。
特别提醒:10块钱的产品只要1块钱就能买到,和1块钱买到10块钱的产品,这两种心理层面的感受是完全相反的,后者是让人感觉更值得信赖的。
再换个角度来说就是:让人感觉更丰富,而不是更便宜!
提供一份2017年消费调研,按照消费的影响因素由高至低排序,你会发现“实用和比较”(怕被骗),是更接近真正的消费选择:
以往更偏向“有格调”的消费,也就是被美图、氛围、情怀等因素影响消费,但是在信息足够普及之后,营销手法可就没那么容易的产生消费刺激的作用了。
我们再把2017年进行对比增幅,你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
2017年全年达到人民币366262亿元,同比增长10.2%,红色圈起来的是增长幅度,较高的超过整体增长。
零售是很大的经济体,涵盖了电商、线下实体,还有各式各样的类别,经营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同。
以往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,办展撒钱搞热气氛样样来,出手很大方。
只要敢,用表象化模仿吸引眼球的方式促进发展,粗旷一点都能飞起。
只是,现在有许多人已经感觉到:市场经济情况和以往很不一样了。
就像图表上,和整体经济增长几乎持平的饮料类,就意味着几家欢乐几家愁。
连锁加盟展看起来热闹,但你是否能掌握细节。
1. 多元化的看待“细节”两个字
为了让新人也能明白,我们从“小”零售抓起,就从饮料举例:
饮料是一个大分类,其中还有很多中分类,比如果汁、茶饮、咖啡、罐装饮品等。
每一种中分类,针对产品差异的特性,管理起来都不一样。
多啰嗦一句:“搭配”不单指你经营的品类,也可以理解为“茶饮店是否开在鸡排店旁边?”;“特点”不单指产品,也可以强调“环境卫生和材料来源”
如果你只是一根筋的认为奶茶店能赚钱,而缺失其他细节考量,很快就能明白现实的残酷。
如果你不用营销去探测这些突破口,有些经营,看起来会像是死寂的店面,甚至一整年的主打品种没变过,或是推出新品种没人知道。
如果你还在问:什么是新零售?
其实就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,提高销售赋能。
这和增长黑客之类的大词,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。
未来有许许多多细节操作得当的“小”生意,会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成为规模化的连锁品牌。
6.流量池
到这里,以后你看到连锁加盟写着“30天回本,20平米可开店,10万就可当老板”的字眼,应该不会再有激情的感觉了吧?
你应该问问它们,能不能具体的告诉你一些细节观点?可靠吗?
在细分品类上,你不用担心连锁品牌的竞争,它们优先的考量,是在一定的品质中,进行标准化运作,并不是看到市场什么好卖就做什么,反应也会慢很多。
你该注意的事是:连锁品牌具有自然成型的流量池。
说说什么是流量池?
简单来说:人潮就是流量,池就是聚集能力。
商圈是流量池、商业地产是流量池、大型超市是流量池、电商(外卖)平台也是流量池,只是池子有大有小。
大的平台像是天猫、京东、美团、小红书等,都是集成小店家的模式(B2B2C),平台变成了流量导入者(各种造节)、流量分发者;
大型超市、购物中心则变成了二房东,其主要任务是专注商业生态赋能、活动造势赋能,带动更多人潮到访。
关键的问题是:你真的只靠它们的自然流量来维持经营吗?
1. 流量会往一边倾斜蓄成池
请看清目前的现象:
在天猫经营比较好的品牌,几乎都被连锁店给占领;
商场较好的地段,也都被知名的连锁品牌提前占领;
外卖App上,比较占优势的页面也被连锁餐饮占领。
例子太多了:
星巴克代表咖啡、海底捞代表火锅、优衣库代表休闲服饰等,还有oppo的手机、好孩子的母婴用品、三只松鼠的坚果。
类似这些属性鲜明(垂直化缩小类别)的经营,会越来越多;大者恒大,而且竞争优势(好位置和大流量)都会往这些大品牌倾斜。
所以,就算一家新品牌能找到品类差异,那留给你经营下去的机会是什么?
虽然获得融资不算是终极目标,只是让你明白客户关系管理并不是非得要高大上的系统才能进行,也不是大企业才需要做的事。
事实上,QQ群、陌陌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群等社交工具,以及快手抖音、知乎、百度贴吧、小红书等信息发布平台也是流量池创建地。
你可以采用地区+族群,比如北京中关村创业家、上海静安女子生活圈、深圳华强创客等,在各种平台,以社群交流的方式蓄池。
或者用地区+兴趣来蓄池,比如广州吃货圈、天津钓鱼爱好者、成都打牌挑战团、杭州旅行爱好者等方式,以社群交流的方式蓄池。
有趣的是:虽然网络没有地区限制,但人性其实是有地域归属感和信赖感的。
透过平台或自建小社群,以地区(城市)为主导而成的流量池更具有凝聚力,正是本地生活圈服务的最好机会。
现在的消费者,信息来源莫过于移动端,除非你的店面是大投入的营造环境氛围,或是社区店铺,否则更多的交易都是来自于你的外送。
如果不局限于任何形式的推广,最大的问题反而是:你能不能找到帮助你推广开来的前期种子。
3. 分享是社群建立的要领
科技让信息交换很快,很方便,而人和人的链接障碍,才是最大的成本。
交流,这就是社群存在的价值。
信息交换模式、多回合交流氛围,这些都是营造氛围重要的手法,氛围越好,社群的价值也就越高。
注:本文摘自网络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